南北方口味差异的问题自古有之,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南北方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与饮食习惯,虽然矛盾早已存在,但一直以来大家尚能和平相处,直到某一天一位博主发出了这么一条微博“在豆腐脑咸甜事上,最见南北差异。彼此见对方都想吐。”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南北咸甜之战爆发。
争论的双方形成了“甜党”与“咸党”两派,互相“口诛笔伐”视对方为异端。北方的豆腐脑有加入肉馅的,还有加入芹菜、榨菜的;沿海有用海带丝、紫菜,还有放入辣椒油、香菜、酱油、醋的。南方的豆腐脑多加入糖浆、热糖水作为甜品。“咸甜之战”的战火不断升级,第一次爆发了大范围的口味之争。作为南方人表示第一次见到同学往豆腐脑里加酱油和醋时让我震惊了。
然而一波又平未平一波又起,这次是关于粽子的。在粽子的口味问题上南北方立场瞬间颠倒,北方成了甜粽的拥护者,南方则表示咸粽才是王道。北方粽子里多是蜜枣、红豆沙等甜馅儿,还要蘸着糖吃。南方的粽子则是以肉、蛋黄等为主,还有海鲜、香菇、豆干等馅儿的,口味咸鲜。之前咸豆腐脑的北方死忠们调转枪口开始给甜粽子加油打气,而甜豆腐脑的南方义士们现在都在为咸粽子摇旗呐喊。
是什么导致了南北方粽子口味的颠倒呢。真实原因无从考究了,但从历史上来看,北方由于气候因素逐渐减少了种植糯稻,随着气候的转旱,雨水减少,河流湖泊逐渐干涸,水稻的种植面积也不断缩小,旱地的小麦取而代之,所以今天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糯米就成了逢年过节的应景之物,另一方面北方的制糖主要以甜菜为主,产量比南方少得多,糖也同样成了逢年过节才摆上桌的稀罕物,于是粽子和糖就这样结合了,因此北方人多喜欢甜粽子。
相较之下南方的水稻就多得多了,南方可以将糯米作为主食,而当人们想偷懒不做饭时粽子就成了饭菜的替代品,因此在里面加上各种材料做成咸的,既能满足口味又填饱了肚子。
闽南粽子作为南方粽子的代表作之一,通常以蛋黄、烧肉为馅料,还有辅以香菇、干贝、虾仁的,一口咬下去粘软的糯米混合着肉的咸香、干贝虾仁的鲜香,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想要在厦门吃到最正宗的咸粽吗,来佳味再添吧,厦门30年老字号,保证让你一试难忘。